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站或许将成为《赛博朋克 2077》中国代理,首发日即赚回所有成本

kuju阅读(1676)

万众期待的《赛博朋克 2077》已经发售两天了,对于这款一直跳票的游戏,本来玩家已经不期待会在2020年发售,甚至有调侃称恐怕会在2077年才能玩到,作为今年最期待也是最后的压轴游戏,《赛博朋克 2077》的发售也引来了玩家的热潮。

仅在12月10日上线首日,《赛博朋克 2077》在Steam 平台的该游戏同时在线人数便已经达到了100万,随后,数据显示其销量已经达到800万份。在刷新各种记录的同时,《赛博朋克 2077》也为他的开发商波兰公司 CD Projekt RED赚的盆满钵满。

据悉,仅仅是《赛博朋克 2077》的前期预售量和发售首日销量,就已经覆盖了CD Projekt RED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宣传费用。

目前,国内各大直播平台都推出了关于《赛博朋克 2077》的直播专题活动,而在哔哩哔哩(B站),《赛博朋克 2077》中文情报站也同步上线,并开启了预约,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市场普遍认为是其已经获得了《赛博朋克 2077》中国代理。

【来源:牛科技】

京东物流明年或将启动香港IPO,物流资本大战愈演愈烈

kuju阅读(1103)

京东今年在资本市场可谓动作频频,继京东集团和京东健康先后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以及京东数科启动上市议程后,京东旗下三大独角兽之一的京东物流,也传出将于2021年上半年启动香港IPO的消息,即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进行IPO的第三家子公司。

“第二增长曲线”

据路透社的消息,本次IPO京东物流可能出售10%至20%的股份、筹集40亿至80亿美元的资金,公司估值将达到400亿美元。

目前京东尚未为IPO选择投行,但知情人士表示京东与瑞银、美国银行和海通证券关系密切。对此,京东物流表示不予置评。瑞银、美国银行和海通证券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 路透社报道

京东物流集团虽然成立仅三年,但已从事物流业务十多年,在国内快递行业占据着重要位置。

2007年,刘强东决定自建物流。当时公司大部分人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做物流是重资产太烧钱,很难保证盈利。但刘强东力排众议,坚持认为物流是电子商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给消费者带去更好的购物体验,物流是少不了的。

那一年开始,京东着手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物流基地,并在2012年8月注册成立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物流业务。2017年4月,京东成立京东物流集团,正式以“京东物流”这一品牌身份进军物流界,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包括京东物流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快运、京东冷链、京东云仓、国际供应链等。

自立门户后,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间,京东物流分别实现营收51亿元、124亿元、235亿元,营收稳步增长。不过,这三年京东物流并未实现盈利,2018年公司亏损额达28亿元,至此已连续亏12年,累计亏损近百亿。

幸亏2018年2月京东物流及时完成了总额2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中国物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融资),为京东物流在亏损情况下继续烧钱扩大业务规模提供了关键支持。

京东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物流的服务收入约104亿元,同比增长73%,远高于京东集团整体营收28%的增速。

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过8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不仅如此,自2017年京东物流向外部开放后,到2020年1月份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占比超过了40%,成为京东物流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正是这种强劲的营收表现,京东物流如今已被母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上市帮助拓展业务版图

目前,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

而在配送速度方面,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内地行政区县近100%覆盖,90%区县可实现24小时达,自营配送服务覆盖全国99%的人口,超过90%自营订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

国内能与之比肩的企业,只有同样采取自营模式的顺丰一家。

凭借母公司京东集团的强大电商背景,以及不断用技术提升流通效率,京东物流与”四通一达”(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顺丰形成了“民营物流三巨头”。其中,”四通一达”已被阿里悉数收入囊中组成菜鸟系,以低价为特点占据中低端市场绝大部分份额;顺丰则稳坐中高端快递市场第一把交椅。

目前京东物流仍在调整自己的业务。2020年6月,它宣布升级“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面向低线城市及重点县镇继续布局物流新基建;10月,它在第五届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发布了“DL京东物流科技”品牌,要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京东物流独立上市后,从机会层面讲,公司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有助于它建设更多的仓储体系和配送体系,市场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在物流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抵御更多风险。

从挑战层面讲,目前国内快递业务近八成来自电商订单,而电商订单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对手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京东无法触及这一块,仅能靠自有电商渠道及一部分“非阿里系电商”来实现业务量增长。

未来,京东物流必须在保持服务水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才能在体量巨大的“菜鸟系”和顺丰的夹击下保持市场领先,并实现盈利。

全行业上演融资大战

截至目前,京东物流仅有一轮融资——

2018年2月份融资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集团、腾讯以及中国人寿等,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持有京东物流81.4%股权。本轮融资后,京东物流估值达到135亿美元。但在那之后30多个月,京东一直没有新的融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据传京东物流在2018年这轮融资时,签下了三年内上市的对赌协议,必须在2021年3月底以前完成上市,否则投资方要求京东以9.4%年利率回购股份。

从2019年年底开始,关于京东物流上市的消息就频繁传出,称公司募资规模可能达到80至100亿美元,目标估值至少300亿美元。2020年11月,京东物流再次传出IPO,估值升400亿美元,成物流科技第一大估值“独角兽”。

与此同时,国内快递业正上演新一轮“资本大战”,各个玩家争相用各种手段融资。

除了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日前也传出消息,考虑将主营的快递业务在港股IPO,筹资约50亿美元。而在今年9月,中通快递已经登陆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快递企业。百世集团同样被传要赴港二次上市。

其他一些快递公司则选择其他方式募资“输血”,比如今年6月,苏宁物流以超过6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资产为产品底层资产,发行了规模达26.54亿元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REITs;8月,韵达股份通过子公司YDHI在境外发行5亿美元债券;11月,阿里巴巴增持圆通速递的定增方案获得审核通过,圆通速递募来近38亿元资金。

在业内看来,国内快递行业除了大打价格战,资本战也将愈演愈烈,各家公司纷纷通过资本市场“广积粮”,加大对人员、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新一轮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来源:BTMT】

分析师:苹果 iPhone 12 mini 是四款机型中最不受欢迎的一款

kuju阅读(1374)

12月12日消息PCMag 首席移动分析师萨沙 · 塞根 (Sascha Segan)在一份最新的 Wave7 研究报告中指出,就销量而言,iPhone 12 mini 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12 mini 是 “最疲软的”一款。在发售的第一个月中,iPhone 12 mini仅占各各大运营商销售额的 4% 至 5%。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师还指出,iPhone 12 mini 是过去三年里上市首周销量最惨的 iPhone。

IT之家了解到,苹果 iPhone 12 mini 已在上个月 13 日正式发售,采用 A14 仿生芯片和 5.4 英寸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配备 1200 万像素超广角、广角双摄。64GB 版售价 5499 元,128GB 版售价 5999 元,256GB 版售价 6799 元。

据统计,iPhone 12 的大屏型号是该系列产品中最受欢迎的型号,在美国三大运营商中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 24% 至 33%。相对于 iPhone 12 mini,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更便宜的 iPhone SE。

另外一家分析机构 Flurry Analytics 也同意上述观点:“到目前为止,12 mini 是最不受欢迎的 iPhone 12,也是过去三年上市周最不受欢迎的 iPhone。”“消费者可能认为,小屏设备并没有以前认为的那么重要。iPhone 12 比 iPhone 12 mini 多花 100 美元就能获得 24% 的屏幕面积和更强的续航。此外,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第二代 iPhone SE 也会蚕食 iPhone 12 mini 的市场份额。”

报告最后指出,“12 mini 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可以帮助(分析机构)测试人们是否真的特别想要小屏手机,而不仅仅是便宜的手机。而目前来看答案是可悲的——没有多少美国人同意我们(媒体和评测机构)的喜好。”

【来源:IT之家】

格力顽强再推5G新手机:线下订货被引流董明珠网店,官方商城仅售116台

kuju阅读(1197)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于格力造手机的执念之深,或称得上是商界一大未解之谜。

毕竟,自2015年举众哗然发布第一代手机起,董明珠举世惊人的豪言壮语就没停过:“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2015年目标销售1亿部”“打造三年不用换的手机”“格力手机2代完爆iPhone 6S”“格力手机世界第一”……

而真相是,好空调格力造没错,但好手机格力确实没造出来。

纵观国内手机市场,格力手机蹦跶多时却始终未能占有一席之地,董明珠也一再“打脸式”修改自己抛出的销量目标。如此种种狂言, 在一再被打脸之后,反而演绎出一种“玩梗”的味道,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就在外界都以为格力手机彻底“凉凉”时,12月7日,有眼尖的消费者突然发现,格力官方商城竟悄然上线了首款5G手机,并不再取名格力手机,转而以子品牌大松命名,其中6+128G版本售价2699元,8+265G版本售价2999元。

相比此前的“暴力营销”,格力手机此次的上新有种故作低调的味道。当然,更为低调的是这款大松5G手机的销量,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11日,问世5天以来,这款手机在官方商城的销量仅为116台。

旧款滞销赔钱卖

为更深入了解格力手机的销售情况,12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深圳地区的格力专卖店,发现目前的格力门店中并没有大松5G手机的现货销售。

有罗湖地区的经销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前几代的格力手机,格力都是要求经销商强制订货,例如去年初发布的格力三代,3600元的机器拿货价2800左右,但至今一台都没卖出去,这些货基本都是砸手里的。” 据该经销商表示,之前格力的安装师傅装机时也被指定要用格力手机才能成功装机开机。

至于新款大松5G手机是否存在强制捆绑销售的情况,记者采访的多位经销商均表示,今年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但估计接下来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

12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尝试向格力深圳某门店提出批量拿货需求,对方一开始显得颇为激动,但表示需要向格力总部询价及确定拿货事宜。而后该门店向记者回复称:“该款5G手机总部不给经销商订货任何折扣价,皆按官网价销售,且有拿货需求需上‘格力董明珠的店’下单。”该门店负责人不愿过多谈论“拿不到货”的具体原因,但向记者毫不掩饰地表露了“有生意都做不成”的失望之情。

有意思的是,在零售渠道无人问津的格力手机,于闲鱼上倒是有不少身影。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去年3月份上市原价3600元的全新格力三代手机,标价约900元,相当于打了2.5折。更早的“色界”手机,原价3200元,相当于1.5折倒挂出售。

有批发格力手机的闲鱼卖家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之所以有批量可卖,都是经销商卖不出去放到闲鱼来回笼资金的,“基本上都是赔钱的”。

造手机执念缺乏说服力

说巧不巧,12月10日,小米集团副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朋友圈大晒成功,发布“红米Note9系列13天销量破百万”的喜讯。日均销量7.7万台,相当于格力的3345倍。

拿小米的看家产品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格力手机比并不厚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格力涉足手机也已长达5年,但销量严重跟不上营销,做手机的逻辑,以及对成功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

2015年3月,格力第一代智能手机问世;2016年6月格力2代上市;2017年6月格力“色界”手机上市;2019年3月,格力三代发布。但格力每一代手机,几乎都难以在市场上与同代主流配置的手机产品匹敌。无论是产品竞争力,还是渠道销售,跟顶级玩家都不在一个量级,更被指是“自讨没趣的发布”。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互动易了解到,长期以来,仍有不少投资者关注格力手机业务的动向,但格力电器并未有确切回复。

格力财报也从未提及手机项目的具体进展和成效。

只能理解为,格力执着做手机,跟万物互联、全屋智能的大潮息息相关。

12月7日,格力电器在互动易回复:“公司基于云技术、感知技术、连接技术、交互技术、语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格力零碳健康家’,其拥有多种全场景交互入口设计,用户可自由选择通过指静脉智能门锁、AI语音空调、物联手机、魔方精灵、格力+App五大控制入口,智能联动全屋家电设备,开启能源、空气、健康、安防、光照五大管理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为智能、健康、舒适、环保生活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从格力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空调收入占比为59.47%,而智能设备收入占比仅有0.3%,生活电器收入占比仅3.19%。可见不仅格力手机,格力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其他板块的多元化发展也尚需继续发力。

【来源: 时代周报】

美股本周收跌,周五高通大跌7%,蔚来下挫7%

kuju阅读(1315)

美国时间周五,美股收盘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琼斯指数重返3万点上方,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原因是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前景仍不明朗。

道琼斯指数收于30046.37点,上涨47.11点,涨幅0.16%,主要成分股迪士尼大涨13.59%;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3683.46点,下跌0.1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12377.87点,下跌0.23%。

道指和标指近三周来首次出现周度下跌,分别下跌0.6%和1%。纳斯达克指数本周下跌0.7%。

高通跌7.36%,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开发自己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电动汽车股普跌,在投行杰富瑞(Jefferies)意外下调了特斯拉的股票评级后,特斯拉股价下跌了2.72%;蔚来大跌7.16%,小鹏、理想分别下跌1.09%和3.48%。

具体来说,在美股周五交易中,科技龙头股涨跌不一,苹果股价收于122.41美元,下跌0.67%;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收于1781.77美元,上涨0.36%;亚马逊收于3116.42美元,上涨0.48%;微软收于213.26美元,上涨1.30%;Facebook收于273.55美元,下跌1.29%;甲骨文收于60.61美元,上涨1.90%;IBM收于124.27美元,下跌0.55%;奈飞(Netflix)收于503.22美元,上涨0.43%;特斯拉收于609.99美元,下跌2.72%;推特(Twitter)涨0.45%,优步(Uber)跌3.16%;Lyft跌2.58%。

美股中的芯片龙头股普遍下跌,台积电收于104.03美元,下跌0.19%;英伟达收于520.53美元,上涨0.32%;英特尔收于49.73美元,下跌1.05%;阿斯麦收于452.63美元,下跌1.13%;高通收于144.28美元,下跌7.36%;博通收于405.82美元,下跌1.03%;德州仪器收于160.61美元,下跌0.86%;AMD收于91.65美元,下跌0.01%;应用材料公司涨0.47%;美光科技跌1.05%。

在美国上市的主要中概股多数下跌,网易收于88.26美元,上涨1.02%;阿里巴巴收于264.54美元,下跌0.12%;京东收于82.61美元,上涨1.10%;百度收于161.24美元,上涨1.84%;拼多多收于147.65美元,下跌4.33%;蔚来收于41.98美元,下跌7.16%;小鹏汽车收于44.31美元,下跌1.09%;理想汽车收于31.36美元,下跌3.48%;哔哩哔哩收于75.91美元,上涨0.26%;好未来收于67.44美元,下跌1.58%;爱奇艺收于22.55美元,上涨3.54%;跟谁学收于62.21美元,下跌4.13%;微博跌2.84%;携程跌3.65%;汽车之家涨1.24%;金山云涨4.34%;陆金所涨2.55%。

美国有关新一轮财政救助方案的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国会议员希望在2020年底前通过一项法案,但在州和地方刺激措施、失业援助和刺激支票发放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投资公司Nationwide投资研究主管马克·哈克特(Mark Hackett)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尽管有两党达成协议的报道,但围绕短期财政刺激协议的乐观情绪正在消退,因双方可能就协议的规模达成一致,但无法就细节达成一致。”

如果没有新的财政刺激措施,数百万美国人可能在明年失去失业救济。与此同时,上周美国首次请失业金人数跃升至85.3万人,为今年9月1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在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新的封锁措施对企业造成了压力。

【来源:网易科技】

高通总裁谈 M1 芯片:向苹果致敬,因为它证实了我们的想法

kuju阅读(1352)

12月12日消息据外媒 9to5Mac 报道,高通和苹果曾就手机调制解调器和授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法律斗争,但如今高通总裁 Cristiano Amon 对苹果最新的 M1 芯片大加赞赏。

Amo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M1 芯片的成功 “验证”了高通对未来计算技术的想法。

我们对 M1 芯片的发布非常高兴,向苹果致敬,因为它证实了我们的想法。它基本上证实了我们的想法,移动用户正在定义他们期望从 PC 体验中得到什么。

IT之家了解到,高通总裁还强调,苹果向 ARM 处理器的过渡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当苹果入局时,你开始看到生态系统正在移动。”此前,高通公司还发布了最新的旗舰处理器骁龙 888。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生态系统将会改变,这表明微软和高通的发展轨迹是正确的。它关乎电池寿命、网络连接,以及与众不同的多媒体体验。

在采访中,阿蒙还谈到了 5G 的未来,他的观点非常乐观。据说苹果公司已经开始为未来的设备开发其第一个蜂窝调制解调器。

【来源:IT之家

欧盟:若科技巨头不处理"仇恨言论"等非法内容,可罚6%年收入

kuju阅读(1209)

12月12日,根据欧盟拟定的最新内容规则草案,如果谷歌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不采取更多措施处理非法内容,并披露更多关于其平台上广告的信息,将面临最高相当于其年收入6%的罚款。

欧盟采取强硬立场之际,世界各地也在对科技巨头及其对数据和平台访问的控制进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查。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东(Thierry Breton)强调,大公司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他将于12月15日提交被称为《数字服务法案》(DSA)的规则草案。

图: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东

在DSA草案中,欧盟对超大型在线平台的定义为用户超过4500万人,相当于欧盟人口的10%。文件称,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和它们的服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超大型平台必须承担起额外的义务。

科技巨头们将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诸多问题,比如仇恨言论和儿童性虐待等非法内容,滥用平台侵犯基本权利,故意操纵平台的行为,如利用机器人影响选举和公共卫生等。

这些公司将被要求公布其在线广告商的详细信息,并显示其算法用来建议和排序信息的参数。独立审计师将监督合规情况,欧盟成员国随后将执行这些规定。

Facebook拒绝在欧盟文件公布前置评。谷歌表示,目前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信息。

欧盟DSA草案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生效,因为它们必须考虑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反馈,预计这两方都将面临激烈的游说大战。

【来源:网易科技】

桑德伯格:美国政府不能对几年前的收购出尔反尔

kuju阅读(1422)

12月12日,就美国政府本周提起的反垄断诉讼,社交媒体公司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表示,美国政府不应当在批准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之后,现在又要撤销这两起收购案。

在2012年和2014年,Facebook经过美国政府的审查并获得批准,收购了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和即时消息通讯应用WhatsApp。

当地时间周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由美国48个州及地方总检察长组成的联盟,分别对Facebook公司提起了反垄断起诉。根据法院文件显示,针对Facebook的这两起诉讼案,在当地时间周五已经确定由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任时任命的两名美国法官审理。分析人士表示,该诉讼案获得最终判决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但可能的结果是,将会强迫Facebook分拆旗下Instagram和WhatsApp。

桑德伯格日前在接受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腾龙·霍尔(Tamron Hall)采访时表示,

“这两起收购已经获得了政府的批准。如果一个公司被允许收购一家企业,但是在过了8至10年后,政府又撤回批准,并要求分拆收购的企业——这种做法对美国公司来说将是一个真正令人胆寒的问题,我们也将无法走向世界并在全球市场开展竞争。”

桑德伯格这一评论,与Facebook周三针对这两起诉讼所作出的回应基本一致。

FTC和各州提起的反垄断诉讼声称,Facebook采用了收购或封杀的策略打压竞争对手,并阻止较小的竞争对手成长。诉讼特别关注Facebook实施的对Instagram和WhatsApp的收购,要求Facebook分拆这两个应用。针对诉讼这一指控,桑德伯格进行了辩护。

桑德伯格表示,

“我们的服务与其它竞争对手的服务共存,竞争对手的服务包括iMessage、TikTok和Snapchat等。在这些竞争对手中,许多的规模和实力已经变得十分强大,而且成长非常迅速。”

“我甚至不能吸引我自己的孩子来到Instagram发帖,因为他们被竞争对手Snapchat和TikTok深深地吸引住了。”

【来源:网易科技】

中汽协预计明年汽车销量2630万辆 新能源车180万辆

kuju阅读(1259)

12月11日,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代表中汽协发布了《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并表示,2021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2630万辆,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4%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7.5%左右,商用车销量460万辆,同比降幅1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中汽协还对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做了短期预测,全年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2530万辆,同比降幅2%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2020万辆,同比降幅6%左右,商用车销量510万辆,同比增长18%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130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

许海东解释到,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包括宏观经济将持续稳定恢复、地方政府将继续推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我国疫情防控继续保持良好效果和企业将继续保持促销热情等,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海外疫情不稳定因素等也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预测峰会上表示,2020年是我国汽车市场经历的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500万辆,同比降幅可能收窄到2%以内,大大好于年初预期。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强大恢复能力和经济的强大韧性。

付炳锋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来源:澎湃新闻

阿里海康成立HR联盟,将共享员工隐私?钉钉:造谣

kuju阅读(1170)

12月11日,@钉钉 通过官方微博转发《网传“阿里、海康成立HR联盟,将共享员工信息侵害隐私权?”为不实消息!》一文,声称,不信谣,不传谣。

近日,网上流传“阿里、海康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联合成立HR联盟,共享员工信息,并以此联合打压人才”的言论。

对此,滨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HR智库联盟由政府部门倡导发起,主要目的在于发挥智库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水平,不存在共享员工信息行为。

【来源:界面新闻】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酷居科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