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微软杀入“无人驾驶”,20亿重金砸给了通用

kuju阅读(1155)

微软周二宣布,已与通用汽车(GM)及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微软将加入通用汽车、本田汽车和机构投资者的行列,对Cruise进行超过20亿美元的新股权投资,Cruise的估值从去年的19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Cruise将利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使得其自动驾驶汽车解决方案能大规模商业化。通用汽车也将Azure用作其首选的公共云提供商。

微软与Cruise的云协议可能会为Azure带来可观的收入。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

作为 Cruise 和 GM 的首选云服务商,我们将利用 Azure 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扩展规模,并使其成为自动交通的主流。

Cruise于2013年成立,2016年被通用汽车收购,当时只有40名员工,现在拥有近2000名员工,在通用715亿美元市值中占超40%。

2018年,Cruise获得来自软银愿景基金22.5亿美元、通用汽车11亿美元和本田汽车27.5亿美元的投资。2019年,Cruise又从软银、普信基金、本田汽车及母公司通用汽车获得11.5亿美元投资,投后估值约为190亿美元。

2020年,Cruise在旧金山发布首款名为“Origin”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是通用汽车、Cruise和本田汽车合作三年的成果。它没有踏板和方向盘等传统控制装置,最多可容纳6人。

受最新一轮微软20亿美元投资的利好,Cruise估值增至300亿美元,与Google姊妹公司Waymo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另外,通用汽车还将与微软合作,加快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数字化计划,并探索简化数字供应链运营的机会,更快为客户带来新的出行服务。

由于受到即将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拜登有望力挺电动汽车”的影响,通用汽车股价升至历史新高,隔夜大涨近10%至54.84美元。

【来源:华尔街见闻】

日媒:索尼成日本大学生最难入职电子类企业

kuju阅读(1316)

日本的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希望就职于哪类企业?日企在招聘时又偏向于哪类学生?近日,日媒发布了《2020企业入职难易度排行》排行榜。该排行通过对日本各个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收集的各企业就业人数和大学入学时的偏差值进行组合,计算出了“进入企业难易度”。从电子类排行榜显示,日本老牌电子巨头索尼公司,成为了最难入职的企业。

作为日本老牌电子类巨头企业,旗下覆盖游戏、半导体、音乐、金融、电影等多个热门业务,索尼也是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深受日本大学理科生们的欢迎。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索尼旗下电子、半导体、影视、音乐业务发展受阻,但游戏业务依然强劲增长,金融业务也有所提升。

【来源:环球网科技】

消息称荣耀正开发新智能手机系列,可以运行谷歌服务

kuju阅读(1095)

1 月 20 日消息 去年底华为出售了荣耀,让其独立发展,并允许其与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公司进行贸易。

据俄罗斯知名报纸《消息报》(Kommersant)报道,两位知情人士向《消息报》透露,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荣耀正在准备推出支持谷歌服务的新系列设备。一位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证实,在荣耀品牌脱离华为后,将推出的智能手机将不再拥有华为 AppGallery 应用商店,而在之前发布的设备上仍将保留。有消息称,荣耀计划在春季推出新的产品线。

IT之家了解到,荣耀的下一个重头戏应该是 V40 系列,不过,这些手机都是在华为旗下开发的,使用的是 Magic UI,没有 GMS 接入。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的话,荣耀 X11 和荣耀 40 手机可能会支持谷歌服务,标志着其独立和新的开始。

【来源:IT之家】

通用拥抱微软 汽车领域已成科技巨头的“竞技场”

kuju阅读(841)

从中国到美国,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正在加速合作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未来汽车领域的竞争将演变为科技巨头的竞技场。在美国,包括苹果、微软等在内的科技巨头都开始涉足汽车领域;在中国,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开始加速自动驾驶等汽车相关技术的投资布局。

周二,美国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克鲁斯(Cruise)宣布与微软公司合作,以加速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微软将与通用汽车、本田汽车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对Cruise进行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新股权投资。

这项新投资将Cruise推向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最前沿。融资后Cruise的估值达到300亿美元,与Waymo不相上下。根据投资者网站PitchBook的数据,由Alphabet拥有多数股权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估值刚刚超过300亿美元;另一家由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支持的总部位于匹兹堡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Argo AI的估值为72.5亿美元。

通用汽车周二收盘后股价大涨近10%。该公司今年以来重磅消息不断,今年CES期间,通用汽车还发布了“会飞的克莱斯勒”空中出租车原型,并宣布成立全新的物流商业部门,为物流货运研发新的支持“最后一公里”的电动化商用车。

在Cruise的最新投资人中,微软公司的加入值得关注。通用汽车目前市值约785亿美元,微软市值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Cruise将使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来支持其自动驾驶汽车。而包括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目前都使用Azure进行除了自动驾驶之外的运营和服务。

根据双方的合作计划,通用汽车将与微软合作,加快通用汽车包括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化进程,并探索简化数字供应链运营的机会,为客户更快地提供新的出行服务,包括“最后一公里”的货运交付。

“Cruise专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现在估值达到了300亿美元,这说明整个市场都非常看好自动驾驶领域。”获得阿里巴巴投资的国内自动驾驶公司AutoX创始人、董事长CEO肖健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已经箭在弦上,美国市场是可以同时容纳多家大体量公司的。”

从美国到中国,传统汽车厂商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为科技巨头们进入汽车领域提供了空前的机遇。汽车厂商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一场科技巨头的竞争。

就在本周,腾讯和吉利也宣布将在“数字化,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和低碳发展领域”展开合作。腾讯拥有云计算部门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将为吉利提供支持。吉利与腾讯的最新合作将包括使汽车的开发周期更加数字化,将智能应用程序添加到驾驶员座舱中,并最终探索自动驾驶系统。

吉利一直在寻求通过与大型技术公司合作来增强其技术实力。该公司还希望通过与百度和富士康等技术公司合作,来增强其在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实力。本月,百度与吉利作为少数股东成立了一家独立的电动汽车公司,将负责制造。富士康还与吉利创建了一家合资企业,旨在向全球汽车行业销售制造和服务。

【来源:第一财经】

沈晖称1000公里续航没必要,威马要超越同时期的特斯拉

kuju阅读(924)

面对近期“掉队”的质疑,威马汽车正在极力强化自身“智能化”标签,并进一步放大“科技普惠”的声音。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份,威马的销量环比下滑了14.2%,在打破其“九连增”势头之后,“掉队”的质疑也随之而来。不过,威马的野心却丝毫不减,威马创始人沈晖表示,今年下半年,威马轿车战略将会开启,且进一步推动出口计划,将重点进军欧洲市场,先从2B出行市场展开尝试。

威马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宣布下一代全新智能化整车平台正式启动时,沈晖的PPT上写着这样一行字,“在产品体验上更懂中国人的需求,在智能化、感知力和进化力上超越同时期的特斯拉。”他特意强调,“是同时期的特斯拉。”

除此之外,针对近期大热的1000公里续航的大容量“固态电池”,沈晖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多少人问过用户的真正需求?有多少人问过(这项技术)要用多少年才能实现?”在他看来,如果在未来充电桩技术非常完善的情况下,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主流车型都搭载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不过,里程焦虑对于纯电车型来说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威马也表示在2021年将推出8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型,同时持续布局换电技术,并持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升级。

威马旗下第三款量产车型、名为W6的智能纯电动SUV,已于1月19日在湖北黄冈制造基地举行了量产交付仪式,新车将于今年上海车展上市并开展交付。据悉,威马W6由威马和百度Apollo平台联合研发,最大亮点在于具备了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功能,通过全球首个“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Cloud AVP),用户可通过手机一键式完成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的自动驾驶、躲避障碍物、车位智能搜索和自主泊入、泊出等功能。

沈晖称,“未来威马将会聚焦用户使用中的高频场景,智能地为用户解决问题,做用户可信赖的‘懒科技’。”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10万~25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更有机会,威马不生产有钱人的玩具,只做“科技普惠”的车型。

【来源:AI财经社

大众CEO否认推一千公里续航电动车计划:不能让造车陷恶性循环

kuju阅读(990)

1月20日消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在2020大众中国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大众目前没有推出1000公里续航电动车的计划。

同时他认为,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续航的电动车需要搭载更重的电池,为此要搭配极高成本的、更轻的车身,这样整车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稍早,有专业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动力电池的技术产业化的大方向是固态电池,这是业界较为认可的,其他的技术路径大多都是改善方案。”“在固态电池成熟之前,产业端很难出现其他具有迭代意义的电池技术路线。”

根据业界估计,全固态电池真正的产业化至少还需5至10年的沉淀。

【来源:AI财经社】

顺丰关联公司公开“暴力分拣识别方法”相关专利

kuju阅读(1089)

据天眼查APP显示,1月19日,顺丰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一种暴力分拣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2241665A,申请日期为2019年7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暴力分拣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从采集的待识别的视频中提取具有设定时间间隔的相邻的两帧图像,从两帧图像中提取光流图;将光流图的特征数据和前一帧图像的特征数据进行融合;基于融合的特征数据,识别暴力分拣人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可以提高暴力分拣识别的准确率。

【来源:界面新闻】

媒体称蔚来第二工厂进入施工招标阶段 项目合同估算价约3.5亿元

kuju阅读(1178)

1月20日讯,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昨日发布“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乘用车车身零部件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证实,“这个项目是蔚来汽车在江淮的第二工厂,目前的产能已经不够用了。”公告显示,项目合同估算价约3.5亿元,计划工期370日历天。蔚来方面未对此做进一步说明。

【来源:财联社】

瑞幸高调启动加盟计划,在给三四线城市加盟商“挖坑”?

kuju阅读(946)

2020年前三季度关店900多家门店的瑞幸,要通过开启加盟提速了。

1月18日,瑞幸在其官方微信号宣布了招募“新零售合作伙伴”的计划。和此前推出小鹿茶招募计划一样,瑞幸咖啡的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也强调“0加盟费”,并对招募者做了具体要求和资金规划。

申请加盟的相关门槛包括:个人年龄在25周岁到45周岁之间,没有犯罪记录、失信记录,门店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米等。

瑞幸也给出了前期投入方面的预算金额,加盟方需支付瑞幸咖啡提供的前期约35万-37万元的投入,具体包括装修费用11万-13万元、生产设备19万元左右以及保证金5万。

为了强化管理,瑞幸对加盟者的流水以返还毛利的形式发放。按照其给出的返利模型,对于现制饮品,月商品毛利总额0-2万元的部分100%返还毛利,2-3万元的部分返还90%毛利,3-4万元的部分返还80%毛利,4-8万元的部分返还70%毛利,8万元以上的部分返还60%毛利。对于外购预包装产品,返还100%商品毛利。

截图来自瑞幸招募计划

按照瑞幸给出的收入预估,假设日销售杯量在200杯,那么日商品毛利和月商品毛利分别为1480元和4.44万元,新零售运营合作伙伴,也就是加盟商获得的商品毛利为4.102万元,算上外购商品毛利1260元,加盟店一个月毛利收入是4.228万元,减去房组成本(8000元)和人工成本(12000元),净利润2.228万元。

瑞幸给出的月收益模型

这组数字看上去很美,而且如果销售的杯量越高,月收益的数字也会相应增长。

但一名咖啡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瑞幸返还的只是商品毛利,前期投入和固定成本支出其实是很大的成本占比。而且加盟者的门店收入会先进入瑞幸总部,这些人会“每天傻干,看不到钱”。另外,每获得一个加盟者,瑞幸会在装修费用、机器上先薅一笔,对于低线城市的初创者,或许客单价更低的蜜雪冰城或者本土做得较好的茶饮项目比瑞幸更能打动加盟者。

此外,加盟城市选择上,瑞幸也先做了一轮筛选。

界面新闻注意到,瑞幸咖啡给出的申请开店省份和城市的选项中,省会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并不包含在内。例如浙江省,只能选择湖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6个城市,宁波、杭州等热门城市均无法选择。福建省则只能选择三明、漳州、宁德等6个城市,福州、厦门、泉州均不被在内。

上述咖啡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很显然,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热门城市不做加盟,瑞幸要让加盟者在低线城市开拓市场并渗透进去,用返利政策激励加盟者。但这可能是一种悖论,越低线的城市,越难达到200杯的日销杯量。

在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王振东看来,瑞幸咖啡的营销、新品创意都还不错,“去年,厚乳系列的新品救了瑞幸。”对于加盟者而言,在新的城市开设门店省去了前期品牌教育的过程,尤其适用那些自身拥有商铺和门店的创业者,因为在眼下,咖啡创业环境比较一般,加盟瑞幸算是一个还不错的咖啡项目。

此外,加盟者更关注投资回报率,200杯的杯量并不太现实,加上近期瑞幸内部刚刚历经一番宫斗,如果供应链关键岗位的人员离开,对瑞幸供应链而言是二次伤害。

截至2020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门店数字为3898家(其中包括894家联营门店),瑞幸咖啡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及,希望到2023年,直营门店数能够扩张至4800到6900家。

【来源:界面新闻】

全球付费用户破2亿大关,宅家经济让奈飞的地基越来越稳?

kuju阅读(1032)

上一季度因奈飞财报爆出付费用户增长不及预期,打脸了众多看好该公司的投行机构。或许因为如此,本季度最新的财报成绩单里付费用户增长数据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北京时间1月20日,奈飞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报告。其中,营收的同比增速再次减少,但付费用户的净增长数出现反弹。受后者影响,奈飞盘后股价上涨12.24%至563.20美元,市值为2216.79亿美元。

在发财报之前,奈飞近期股价大幅上涨仍是不争的事实,去年整年涨幅超60%。其中”宅家经济”是主要的利好因素之一,去年上半年新增付费会员数几乎和2019年全年大致相当。

但全球疫情持续时,奈飞也一直处于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中。加上此前超预期的业绩透支了未来,今年奈飞的业绩表现更充满不确定性。其全球流媒体冠军的地位是否会有所松动,成为业界担心的问题。奈飞在2021年将会有怎样的可能,或许可以试图结合财报来讨论。

营收增长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全球用户价值潜力有待挖掘

根据奈飞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6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1.5%,略微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的66亿美元。

回顾过去多个季度,2020年Q1至2020年Q3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7.6%、24.9%、22.70%。这意味着,其营收增长已连续四个月放缓。

此前提及,奈飞因受”宅经济”利好有着突出的用户增长表现,可反映在收入层面时却有些不尽人意。

在奈飞的营收来源中,付费用户贡献的付费收入是它的收入支柱。随着营收增长同比下滑,由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奈飞目前将潜在价值用户转化为实际收入的能力尚存不足。

对于未来,若全球疫情难以快速控制,全球经济恢复将不及预期,那么用户在流媒体平台付费的能力具有较低的天花板。

另一种可能是,疫情趋于稳定时,线下娱乐逐渐恢复,分流民众的空闲时间。这样,用户留给奈飞的时间和支出可能会相应减少,而奈飞的营收增长可能会一定程度地抑制。

具体到各个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一直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欧洲、中东和非洲次之。前者在本季度贡献的营收为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53%,增长再次放缓;后者则贡献了2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2%,呈现加速追赶前者的态势。

北美地区会有如此表现,与美国的视频订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视频流媒体在美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正在经历订阅疲劳的阶段,也就是用户管理多个视频订阅时需要产生额外的成本。

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相对更优的表现,自然离不开奈飞的全球化布局。这可能反映出,其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顺利,这能够帮助奈飞打开现有业务的增长空间。

美中不足的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平均会员收入为10.88美元,低于北美地区的13.40美元。除了不同地区消费能力的差异,也透露出奈飞从该地区用户中挖掘的付费潜力仍存不足。

因此在全球化业务布局上,奈飞未来还需要在本地化内容上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制定套餐及收费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球用户的渗透率。

付费会员增长重回涨势,内容竞争下用户难避免出现”倒戈”

上一季度,全球流媒体服务付费用户的净增人数仅为220万人,不及预期。而本季度,奈飞该项数据录得850万人,远超预期的表现成为财报发布盘后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截至2020年Q4,付费用户相关数据按地区划分为:

· 北美地区的付费用户总数达7394万人,本季度新增86万人;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付费用户总数达6224万人,本季度新增446万人;

· 拉丁美洲的付费用户总数达3754万人,本季度新增人数122万人;

· 亚太地区的付费用户总数达2549万人,本季度付费用户净增人数为199万人。

此前管理层表示,由于2020年上半年提前透支大量用户,今年上半年的付费净增长可能将继续放缓。这样来看,第四季度付费会员的增长可能也在奈飞的意料之外。

有分析师则认为,奈飞的短期前景较为乐观。疫苗推广缓慢和大流行持续,奈飞可能将继续从消费者的习惯中受益,由于居家时间比之前预期的更长。

而从长期来看,奈飞在原创影视作品内容上有着一些风险因素不容忽视。

奈飞近期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其中宣布今年将向北美会员发行共70多部喜剧、家庭、爱情等类型的电影。值得注意的是,奈飞还透露今年其将在每周放出一部自制电影。此外,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广受欢迎的电视剧也给奈飞注入了大量信心,比如《女王的棋局》。

在外界看来,奈飞正在抓紧弥补自制剧集这一短板,以尽快拉近与迪士尼+的距离。

不过,在剧集制作上的高标准,也将让奈飞在内容上有着更大的人力财力投入。比如,本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38亿美元,而上季度为12.64亿美元,再次转负。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在内容层面的追赶也可能会持续给予奈飞压力。

今年竞争对手都有备受关注的剧集推出,一边是HBO、AT&T、康卡斯特等老对手,一边则是迪士尼+、Apple TV+等等。

尼尔森统计的网络流媒体自制电影榜单显示,迪士尼+占据了前十强中的七强。而且,迪士尼+手中还捏着漫威、星球大战系列等王牌IP在手。相比之下,奈飞稍逊一筹。

今年,奈飞还失去了情景喜剧《办公室》等内容版权,用户必须去订阅康卡斯特才能够观看。而有数据显示,《办公室》在美国的订阅用户去年观看了571亿分钟,这是目前为止流媒体平台最受欢迎的节目。

虽然当下的奈飞完全可以忍受失去一部分顶级内容,但它们正在流向竞争对手也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哪一项单独的内容能够造就奈飞,但此时的奈飞肯定已有了危机感。

流媒体混战格局突变,奈飞如何谋求新增长故事?

一直以来,海外流媒体市场长期由Netflix主导,再加上Hulu、Apple TV +等此前入局的老牌流媒体平台。

目前,线上线下影视巨头们齐聚一堂,大打”用户争夺战”。竞争愈演愈烈下,现有流媒体的竞争格局很可能在2021年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去年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得人们在家中观看视频的时间延长,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会优先选择长视频剧集。

而眼光放长远来看,人们通勤的次数将会恢复,那么碎片化的时间会因此变多。这时候,人们对于流媒体内容的选择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用户对内容消费的刚需始终存在,可短视频类型对用户的分流将更加明显。而奈飞聚焦于长剧集的制作,内容成本则居高不下。

因此,奈飞依然需要在无广告订阅模式外寻找新商机,未来可能会考虑涉足短剧集来填补这一块空白。进一步放大来看,拥有庞大体量的奈飞,可能会将综合视频平台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若不选择主动出击,会有更多新的竞争对手涌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奈飞眼中的对手几乎囊括了与其争夺用户屏幕的所有产品:从YouTube到Facebook,甚至包括视频游戏。上一季度,奈飞管理层表示,我们长时间以来都在和Tiktok、YouTube等平台竞争。这或许反映出,管理层已经开始对中短视频的存在透露出忧虑。

长剧集、短剧集这些形态,彼此之间跨界、渗透并非难事。奈飞的老对手们如迪士尼+、HBO等自然具备着向综合视频平台的潜力,而未来谁能抢占到大部分红利则要留给时间检验。

而短视频平台如Tiktok近几年火爆全球,瓜分了大量年轻人的空闲时间,往中长视频靠近的可能性同样存在。自2018年上线以来,TikTok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2020年6月,前迪士尼流媒体业务负责人Kevin Mayer加盟TikTok,担任字节跳动COO兼TikTok CEO。

据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吸金近1.42亿美元,是去年12月的3.3倍,再次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收入榜冠军。

实际上,这样的趋势是早就存在的。简短的视频内容一直是Youtube网站盈利的方向,但为了创造更多的收入,其早就有了更丰富的视频内容。去年,就有不少原创影片上线Youtube平台。

奈飞发展至今,把手上的生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在内容上弹药充足。可海外流媒体行业充满变数的2021年,视频的”终极模式”并不确定。

多年来,奈飞靠着购买版权的方式让平台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节目。不过目前随着各家收回这些影剧,奈飞只能靠自家内容独打天下。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积极的尝试外,奈飞可能也需要给投资者讲更多新的故事。

本文来源:美股研究社(公众号:meigushe)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酷居科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