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和梁孟松详细介绍了业绩情况、产能情况、先进制程进展以及北京新厂有关信息。
赵海军指出,市场上电源管理、射频、低功耗、可穿戴以及特殊存储器,自去年以来需求就很强劲,公司二季度相关经营的收入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25%,带动了消费电子营收成长。从最终应用来看,消费电子收入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41%。
产能方面,中芯国际目前整体产能十分紧张,产能利用率达到98.6%。为了继续扩产以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芯国际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43亿美元上调到了67亿美元,新增资本支出主要用在先进制程产能建设和成熟制程的产能扩张,14nm月产能将在年底达到1.5万片,成熟产能扩张则包括8英寸月产能扩张3万片,12英寸月产能提升2万片以上。
中芯国际CFO高永岗指出:“新冠疫情给设备的运输和装配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但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们有信心按期达成产能扩张。”
迈进成长期
梁孟松指出,2020年 已经过去多半了,晶圆代工行业受益于强劲芯片需求,业绩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中芯国际今年也将是成长的一年。先进工艺方面,公司持续与国内外客户展开新的试产项目,14nm的应用也由移动通讯拓展到消费和媒体相关领域,例如人工智能、视频、互联网汽车等应用平台,居家办公的普及也带动了一些应用平台的需求。同时,公司下一代先进工艺进展平稳,目前正处于客户产品验证阶段。
高永岗表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中芯国际将把14nm和28nm工艺的营收占比信息合并披露,但整体来看,先进制程的收入是增长的。
梁孟松表示,在先进工艺产能方面,公司遵循审慎规划的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综合全盘投资及成本考量,稳步上量。14nm和12nm的市场机会十分乐观,从4G的mobile开始,一度衍生到了射频芯片、Wi-Fi 6芯片等,商机本身是非常大的,中芯国际也有信心让订单填满产能。
在研发方面,中芯国际与客户共同成长壮大,不但持续研发先进工艺项目,同时也继续开发各种成熟工艺的关键和战略技术平台,同样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服务、光罩制作、客制化芯片制造以及与伙伴在中后段领域展开合作。
梁孟松强调,虽然宏观形势尚不明朗,疫情和贸易摩擦仍然存在,但中芯国际已经迈进了成长期,我们的团队致力于研发,并抓住成熟和先进工艺市场快速成长的红利。
关于某特定客户的问题,梁孟松表示,公司绝对不会违反国际规章制度,未来会有很多其他的客户进入公司有限的先进工艺生产,所以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另外,先进制程开发需要有一个伙伴客户,这对制程的定义、量产的学习曲线以及将来的需求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如果未来这方面出现一些变动,公司也会寻找其他替代方案。
扩产有条不紊
从第二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中芯国际新增的资本支出还将用于设备购买。赵海军表示,这些设备的采购都是按照需求正常采购,不存在提前采购的问题。
另外,谈到有关国产设备和材料相关的话题时,赵海军指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越来越强了,设备和材料领域也一直都在努力发展,但规模还是比较小。近几年来,设备和材料相关的主要公司都已经上市了,这些财务上的支持将推动他们的研发工作,中芯国际对于国产设备和材料的发展是十分看好的,未来将和产业链一起创新,并尝试使用。
赵海军也强调,中芯国际是一家国际公司,不会“只用张三不用李四”。中芯国际将在行业里健康地发展,一方面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源,把公司技术和规模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也保持本土化生产,这样会更便于业务往来,同时保障生产链的安全性。
赵海军还指出,产业的追随者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取代领导者的,中芯国际也欢迎国外的龙头企业来中国建厂,建立更加稳固的供应链。
关于北京新建的28nm及以上节点工厂,中芯国际对其月产能规划为10万片。对于该厂的未来发展,高永岗表示,该厂是北京的南区与合作方一起新建的,主要是基于对市场的思考和分析,目前主要是为了解决成熟工艺方面产能不足的问题。北京新厂要做的项目不仅包括28nm,还包括40nm、55nm、65nm等更多的工艺节点。
高永岗指出,北京目前有三个成熟的12英寸厂,培育了一支成熟的技术团队,同时还有一大批坚定的客户,这些都是北京建新厂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北京第一个厂做了十几年才开始盈利,第二个厂是靠第一个老厂来带动,第三个厂则是靠前两个厂带动,所以现在北京的新厂有三个成熟的工厂带动,未来发展将会非常轻松。
高永岗强调,一家晶圆代工厂真正快速发展一般情况需要20年,而中芯国际今年也刚好成立20周年,所以将来再建新厂就不会像一开始那么困难了。
【来源: 集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