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今年在资本市场可谓动作频频,继京东集团和京东健康先后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以及京东数科启动上市议程后,京东旗下三大独角兽之一的京东物流,也传出将于2021年上半年启动香港IPO的消息,即将成为京东集团旗下进行IPO的第三家子公司。
“第二增长曲线”
据路透社的消息,本次IPO京东物流可能出售10%至20%的股份、筹集40亿至80亿美元的资金,公司估值将达到400亿美元。
目前京东尚未为IPO选择投行,但知情人士表示京东与瑞银、美国银行和海通证券关系密切。对此,京东物流表示不予置评。瑞银、美国银行和海通证券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 路透社报道
京东物流集团虽然成立仅三年,但已从事物流业务十多年,在国内快递行业占据着重要位置。
2007年,刘强东决定自建物流。当时公司大部分人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做物流是重资产太烧钱,很难保证盈利。但刘强东力排众议,坚持认为物流是电子商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给消费者带去更好的购物体验,物流是少不了的。
那一年开始,京东着手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物流基地,并在2012年8月注册成立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物流业务。2017年4月,京东成立京东物流集团,正式以“京东物流”这一品牌身份进军物流界,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包括京东物流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快运、京东冷链、京东云仓、国际供应链等。
自立门户后,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间,京东物流分别实现营收51亿元、124亿元、235亿元,营收稳步增长。不过,这三年京东物流并未实现盈利,2018年公司亏损额达28亿元,至此已连续亏12年,累计亏损近百亿。
幸亏2018年2月京东物流及时完成了总额2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中国物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融资),为京东物流在亏损情况下继续烧钱扩大业务规模提供了关键支持。
京东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物流的服务收入约104亿元,同比增长73%,远高于京东集团整体营收28%的增速。
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过8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不仅如此,自2017年京东物流向外部开放后,到2020年1月份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占比超过了40%,成为京东物流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正是这种强劲的营收表现,京东物流如今已被母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上市帮助拓展业务版图
目前,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
而在配送速度方面,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内地行政区县近100%覆盖,90%区县可实现24小时达,自营配送服务覆盖全国99%的人口,超过90%自营订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
国内能与之比肩的企业,只有同样采取自营模式的顺丰一家。
凭借母公司京东集团的强大电商背景,以及不断用技术提升流通效率,京东物流与”四通一达”(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顺丰形成了“民营物流三巨头”。其中,”四通一达”已被阿里悉数收入囊中组成菜鸟系,以低价为特点占据中低端市场绝大部分份额;顺丰则稳坐中高端快递市场第一把交椅。
目前京东物流仍在调整自己的业务。2020年6月,它宣布升级“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面向低线城市及重点县镇继续布局物流新基建;10月,它在第五届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发布了“DL京东物流科技”品牌,要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京东物流独立上市后,从机会层面讲,公司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有助于它建设更多的仓储体系和配送体系,市场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在物流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抵御更多风险。
从挑战层面讲,目前国内快递业务近八成来自电商订单,而电商订单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对手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京东无法触及这一块,仅能靠自有电商渠道及一部分“非阿里系电商”来实现业务量增长。
未来,京东物流必须在保持服务水准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才能在体量巨大的“菜鸟系”和顺丰的夹击下保持市场领先,并实现盈利。
全行业上演融资大战
截至目前,京东物流仅有一轮融资——
2018年2月份融资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集团、腾讯以及中国人寿等,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持有京东物流81.4%股权。本轮融资后,京东物流估值达到135亿美元。但在那之后30多个月,京东一直没有新的融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据传京东物流在2018年这轮融资时,签下了三年内上市的对赌协议,必须在2021年3月底以前完成上市,否则投资方要求京东以9.4%年利率回购股份。
从2019年年底开始,关于京东物流上市的消息就频繁传出,称公司募资规模可能达到80至100亿美元,目标估值至少300亿美元。2020年11月,京东物流再次传出IPO,估值升400亿美元,成物流科技第一大估值“独角兽”。
与此同时,国内快递业正上演新一轮“资本大战”,各个玩家争相用各种手段融资。
除了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日前也传出消息,考虑将主营的快递业务在港股IPO,筹资约50亿美元。而在今年9月,中通快递已经登陆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快递企业。百世集团同样被传要赴港二次上市。
其他一些快递公司则选择其他方式募资“输血”,比如今年6月,苏宁物流以超过6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资产为产品底层资产,发行了规模达26.54亿元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REITs;8月,韵达股份通过子公司YDHI在境外发行5亿美元债券;11月,阿里巴巴增持圆通速递的定增方案获得审核通过,圆通速递募来近38亿元资金。
在业内看来,国内快递行业除了大打价格战,资本战也将愈演愈烈,各家公司纷纷通过资本市场“广积粮”,加大对人员、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新一轮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来源:BTMT】